【浙江40年】百年“丁源兴”

【浙江40年】百年“丁源兴”

时间: 2024-04-11 02:55:05 |   作者: 环卫车系列

  每逢中秋佳节,无论身处何地,许多温州人都习惯吃一种脸盆大小、撒满芝麻的月饼。这种月饼由精面粉、芝麻、冬瓜糖、花生、脊膘肉、葱和瓜子仁等多达16种原料经高温煎烤制成,色泽金黄、松酥宜口、油而不腻,以其产地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得名,被称为桥墩月饼。

  “丁源兴”是桥墩月饼行业中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当创始人丁开则于炎炎夏日在闷热的作坊里用木炭明火一个一个烤制月饼时,一定没想到有一天“丁源兴”能达到一天上万个的销量。

  从民国初年第一代创始人丁开则开设丁源兴糕饼店,解放后并入供销社,到上世纪80年代第二代传人丁锦榜重开糕饼店,再到2006年第三代传人丁学观接手,“丁源兴”跨越了近百年的历史,逐渐从家庭作坊演变为现代企业。

  清朝末年,15岁的丁开则因生活所迫,在福建福鼎的秦屿镇拜师学艺,学做月饼等糕点。虽然师傅在关键步骤上总是留一手,通过偷偷观察和自己琢磨,丁开则逐渐掌握了月饼制作的精髓。三年学成,他在秦屿镇开起了自己的店铺。时值民国初年,社会动荡、海盗猖獗,海边小镇秦屿常受其扰。三年后,丁开则回到祖籍桥墩,在镇中心三十六都开了一家丁源兴糕饼店,把月饼带到了桥墩。

  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糕饼店被并入桥墩供销社食品加工厂,不会再使用“丁源兴”这一字号,由丁开则担任技术员。“期间,爷爷在家偷偷做月饼时被人查到,说他‘走资本主义尾巴’,罚了很多钱。”丁学观回忆道。

  改革开放后,丁开则和丁锦榜开始在家里偷偷制作月饼。1988年,一直惦念着老字号的丁锦榜重开糕饼店,前店后坊、现做现卖。“要振兴老字号,肯定得把老字号的牌子拿出来,在地方上口碑才打得响”,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丁学观于1991年申请注册“丁源兴”商标,1992年“丁源兴”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

  1999年,一来想尝试其他领域,二来父亲尚未对三十岁出头的自己完全放心,丁学观外出闯荡,做起了煤矿生意。“在山西、云南和贵州干了几年,觉得父辈打拼多年创出来的老字号不继续发扬太可惜了,于是回来。”2006年,38岁的丁学观正式接手“丁源兴”,成立温州丁源兴食品有限公司,开启了“丁源兴”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历程。2013年12月20日,公司改制为温州丁源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今后上市发展长期资金市场打好基础。

  目前,丁学观正忙着新厂房的建设。新厂房采用仿古设计,含观光型车间和文化展厅,每个产出的产品上都有供消费者溯源的二维码。“楼下在生产,上面一层可以参观,360度都能够正常的看到。文化走廊用来展示粮食被加工为糕点原材料的过程和中秋月饼的历史底蕴。”新厂房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搬迁。

  “父亲的想法比较传统,只做一种口味,每年供不应求、排队抢购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丁学观说。与父亲不同,他不满足于前店后坊的小规模手工生产,在跟随父亲学做糕点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可以改进之处。“要搞就搞大一点,把品牌打响”,从小作坊发展到现代标准化生产,丁学观在产品、技术、销售、经营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

  随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上的习惯和偏好发生明显的变化,丁源兴月饼也从以前的重油重糖变为少油少糖,“调整油、糖的比例,但是配方的精髓还得留着,老味道不能变”。除此之外,丁学观还不断尝试往月饼中增加坚果、蜜饯,桂圆等原材料,以丰富口味。

  丁学观虽是文科生,但喜欢捣鼓机器设备,进行了多次设备升级换代。“丁源兴”月饼制作包括十几道工序,其中烘烤、成型、和面已由机器替代手工。在烘烤这一流程上,最初月饼由木炭明火烤制,“非常耗费精力,十来天只能做几百个,总是供不应求”。改革开放后,为了减轻父亲的工作强度,丁学观从上海带回一台电烤箱,“一个人一台机器,需要凭经验和技巧烘烤”。

  2009年,在贵州坐车通过隧道时,丁学观突然萌生了将隧道炉应用于月饼烘烤的想法。有了构思以后,他与生产厂商联系,参与烘烤隧道炉的研发。试验初期,有不少月饼的上表面被烤焦。“父亲当时比较反对,总认为不太可行,认为还是用电烤箱烤烤算了。”丁学观想法坚定,果断地与因丁锦榜的反对而游移不定的生产方签订合同,“我说‘卖废铁是我的事,与你无关,只管按我说的做”。通过反复试验,烘烤隧道炉研发成功,烤盘装生饼,通过电脑设置温度进行恒温烘烤制作成成品,隧道炉上火下火仿制木炭烤制的规律,烤制出来与老味道相差无几。

  “隧道炉的运用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爷爷手里时紧赶慢赶一个中秋也就做几百个月饼,现在一个小时的产量相当于以前一个季度的产量。”从炭烤到电烤箱,再到隧道炉,月饼制作的效率大幅度提高,生产的稳定性与质量也更有保障。

  “以前,只要中秋节临近,爷爷和父亲开始做月饼,就有客人自动来店里购买。标准化生产以后,产量提升,要自己主动走出去,向外宣传。”丁学观实行遍地“开枝散叶”,多开专卖店的模式,充分的利用经销商和推销员等中介渠道,重视广告宣传,目前已开设了近40家直营店和加盟店。在丁开则时代,“丁源兴”的销售集中在桥墩和附近地区;丁锦榜时代,销售范围扩大到了苍南县;到了丁学观时代,“丁源兴”逐步走出温州,走向全国,“温州地区销售占比大概是70%”。2014年,丁学观开始布局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天猫的销售量每年递增30-50%以上”。

  对于未来发展,丁学观有自己的规划。市场方面,以温州地区辐射别的地方,提高全国影响力;产品方面,在传承“丁源兴”中秋月饼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产品研究开发。“原来的厂房太小了,只能做一两种,新厂房扩建后,能增加生产线。今年开发了腊肉和年货,目前正在开发糖货茶点和粽子。”生产销售方面,“理想模式是中央工厂生产,提供半成品,实体店专卖”。

  历经变革,“丁源兴”始终坚守着沿袭百年的独特配方,在选材、用料上坚持天然新鲜。“比如原料里的脊膘肉都是新鲜的,不使用冷冻猪肉。”

  月饼是桥墩的龙头产业,月饼制作、销售等环节既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还带动了面粉、猪肉、芝麻等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我的员工都有五险一金,工资待遇不错,十几年来买房子的买房子,娶媳妇的娶媳妇。”丁学观笑着说。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丁源兴”的发展与桥墩月饼地方产业休戚与共。目前,温州地区共有150多家月饼店,苍南县有120多家,桥墩镇内有70来家。随着竞争加剧,桥墩月饼行业面临无序经营、恶性竞争的问题。为了桥墩月饼行业的健康发展,丁学观推动成立苍南桥墩月饼行业协会,“协会将设立高于国家标准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大家”。

  “桥墩做月饼的,十个里面有九个是‘丁源兴’带出来的”,作为龙头老大,丁学观不将视野局限在“丁源兴”上,而着力于在一起发展、共创区域品牌。“把大家的蛋糕做大,自己才能分到大块。”但令丁学观感到头疼的是,“桥墩”被一个月饼厂家注册了。“想把桥墩月饼这张地方名片推出去,打造成地理标志,但是用了‘桥墩’二字就容易被认定为侵权,协会和政府还在想办法。”

  百年“丁源兴”,做的不单单是一个月饼,也不单单是一种味道,还是地方的名片,是传统味道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华社快讯:韩国一家电视台10日公布的出口民调显示,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中,最大在野党共同领先于执政民力量党。

  上海商场扶梯“吞人”事件家属:妻子今年33周岁,目前精神情况较好,不敢告知或有截肢风险

  G1北控102-106惜败深圳 球员评分:4人完美,2人及格,3人

  1岁半萌娃攀岩练出肌肉,爸爸曾经是攀岩教练。在家全职带娃 为了给娃“放电” 以前能玩到凌晨2点 现在...

上一篇:信宇人:公司SDC涂布机及地道炉式烘烤线因立异的规划在节能方面具有显着的竞赛优势能为客户节省30%以上的直接能耗

下一篇:地道炉等烘焙设备产品要一向立异

一键拨打